【城市创建在行动】示范区聚焦群众期盼 奋力推进生活圈建设—— 一刻钟(15分钟)生活圈“圈”出美好生活新愿景

发布时间:2023年01月13日 11:44 来源: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浏览次数:

“一刻钟(15分钟)生活圈”建设工作开展以来,示范区紧紧围绕市委、市政府决策部署,始终把一刻钟生活圈建设作为重要政治任务、重点民生工程,强化要素保障,解决民生问题,创新服务方式,提升生活品质,实现了生活圈服务城区全覆盖,居民幸福感、安全感、满意度不断提升。

靶向发力,做好城市发展“领航员”

重规划,发挥创建引领作用。把生活圈建设导则作为城市建设前置条件,编制示范区空间战略、15分钟生活圈布局等6项综合规划和12项专项规划,统筹布局全区各类服务设施,规划建设休闲娱乐、服务配套等65个重点民生项目,全区基础服务水平大幅提升,在更高层次、更高水平上推动城市发展。

 

明责任,抓牢创建工作重点。坚持把城市创建作为“一把手工程”,推动实施网格创建工作机制,强化街道主体、行业指导、网格分包三级责任,实行“创文点位长‘四步走’工作法”,建立区、街道、社区、小区四级骨干队伍,各司其职、密切配合,确保各项创建任务顺利推进。

强保障,持续常态督促指导。持续实施日督导、周通报、月研判、季观摩、年排名工作机制,实行“清单式”管理、“项目化”运作,派发任务清单、工作要点,明确任务标准、完成时限及责任单位,以常态化督促检查,促进各项任务高质量高标准按时完成。

 

守牢初心,当好民生服务“勤务员”

注重“一老”建模式。以医疗机构、康养机构、社区、家庭相结合的工作思路,构建了“2+2+N”医疗养老服务模式。截至目前,中医院南院区规范运营,建成2个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、19个日间照料中心,社区卫生服务中心(站)社区全覆盖,仁康医院有序推进,医疗养老服务成效初显。

 

呵护“一小”抓质量。在文化教育方面,14所幼儿园、15所中小学,充分满足居民就学需求。以辅仁中小学为样板,率先打造教育信息化2.0示范学校,在全区全面推广,构建高质量基础教育信息化体系,10分钟内一站式就学基本实现。

 

关注“青壮”促就业。通过线上“云直播”+就业服务平台+线下招聘会,拓宽了就业渠道,助力近万余人实现就业,常态化开展技能培训,严格落实培训补贴政策,扎实做好以工代训稳岗留工工作,形成全域铺开的就业服务指导体系。

 

创新赋能,按下服务提质“快进键”

创新“思路”服务提质。以群众需求为导向,整合养老、文化、就业等各类服务要素,高标准建设湾湾里里睦邻中心、浦江市民会客厅等一批综合服务机构,依托商业综合体(街区)建设淇河书屋,将文化休闲与娱乐消费相结合,打造聚集式城市服务空间,满足不同年龄段居民需求,全面提升服务品质。 

创新“用智”服务提速。实施“智慧政务+社区”服务模式,率先建设24小时政务自助服务站,智慧公交港湾全市领先,“淇澳+”生活圈APP引领服务新模式,就业信息发布终端农村、社区全覆盖,通过“数跑智办”实现服务扩围、减环、增效、便民,大幅提升服务精准化和智能化。

 

创新“举措”服务提效。探索工业园区服务新路径,引入城市社区服务居民模式,建立工业社区,坚持党建引领,实施“一六百万”服务理念,建立“八大工作机制”,打造“五大服务场景+十种服务方式”,把便民服务从城市小区延伸至工业园区。

注重引导,唱响共建共享“主旋律”

完善基础设施,筑牢共建之基。改建扩建道路37条82公里,形成便捷城市路网;累计建成各类管网610公里,城市供排水、供电、供气、供暖等设施不断完善;标准化公厕全面改造,公共停车场、道路停车位基本满足日常出行,道路市政设施常态化巡查修整,快递末端站点、标准化分类垃圾亭基本实现入住小区全覆盖,主干道5G合杆项目基本完成,进一步提高城市智慧化水平,沿河公园、重点广场等进行特色灯光美化,全域市政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。

 

提升功能品质,扮靓城市颜值。完成鹤淇大道、泰山路等7条道路生态改造提升,建成健康、文明条例、食品安全等9个特色主题游园,41处城市微景观、32个街角绿化美化,“一带、一环、七廊、多节点”绿地生态系统魅力彰显;以恒大、繁花里等商业综合体为中心,以小区周边各类门店为补充的便捷消费商圈逐步完善。

 

群众广泛参与,凝聚共建之力。加大正面宣传,强化小区阵地提升,“一小区一主题”全面打造,以特色文化带动城市创建宣传;构建四级文化志愿服务架构,组建71支志愿服务队,实施“点单+项目化”运作模式,打造“阵地为主+广泛派送为辅+全民参与”的志愿服务格局,分层次、多类别的开展志愿活动;通过讲家风故事、举办节庆活动等,寓教于乐、寓教于文,让群众随时随地参与社区活动,进一步提高群众参与度,提升群众满意率。